百度分享加载中

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释疑集

作者:蕅益大师等著   来源:佛书   发布:灵岩灯   时间:2013-07-07 10:32:20

  无情作佛解
  权教中言,有情有佛性。无情无佛性。一切草木器界,不能成道及转法轮。此是执情强计。属意即有,属物即无。不了诸法皆住法位。何以故。意是色故。是空根故。是往古来今故。是无情故。一无一切无故。青黄是意故。风鸣谷响是意故。草木瓦砾是意故。是有情故。一有一切有故。故知情之为情,亦可说自,亦可说物。不应说言谁无谁有。如一夫妻共生一子,不应说言谁生谁不生。夫发毛爪齿,亦是无情。与我俱佛耶,抑与我不俱佛耶。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石,亦是无情。是情想摄耶,抑非情想摄耶。当知是中尚无是我非我,云何更计有情无情。是故经中道场宝树,能净诸根。风枝水响,咸宣妙法。无一物非佛身。无一物不转法轮。岂是情见妄知所能计度。(蕅益大师《西方合论》)

  问: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在理论上,虽然说的过去,事实上就有些费讲,还请用浅的说法证明。(顾凤英)
  答:钟与石,皆矿质,无情之物也。岂不闻汉书载「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」。梵典载「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」。彼既能圣气感通,应响而首肯,何不能圆智而证道耶?如认为果不能已,试思木雕,泥塑,铜铸,纸绘等体,吾辈日对之膜拜胡为乎」更应知万法唯心,有心无境,空色不二,心境圆融,斯问题则迎刃而解矣。(李炳南老居士《佛学问答类编》)

  问:情与无情以何种因缘同圆种智?(金仁孚)
  答:此圆教之主张,谓色与心法,正与依报,此四者无非是一佛之色心正依(色包有情无情,依只无情),并无差别,是谓中道佛性。若起差别,是情迷故,有一成就,余均成就。如人身皮肉有知觉,爪发无知觉,然皮肉爪发总为一个人体,一个人得到官,或是得到罪,乃指一全人而言。并不能分此官罪是指皮肉,而不指爪发,同圆种智之义,大抵如此。(李炳南老居士《佛学问答类编》)

  问:经上说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
  晓:你幷没有看懂这句话,最好再琢磨一下,看它到底是说的什么。我刚晓若成佛了,那么依(报)随正(报)转,山河大地,无非法身,何况这树呢?这才是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的道理。《楞严经》上倒有草叶线缕都有佛性之说,你得联系上下文好好体会一下。(《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》三)

  问:何谓“有情无情,同圆种智”?是不是指情跟无情都可以成就佛道呢?
  答:有许多人错解了这句话,以为人可以成佛,而属于无情物的树木也可以成佛。其实,树木是我们的依报,如何成佛呢?这句话的意思是:当一个人大彻悟的时候,心境本一如,就是内四大跟外四大平等。当一个人成佛的时候,他可以把外面的境界,如同涵盖到自己的清净自性一样,所以说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,这是因为这个人成佛,他能够转识成智,外面的山河大地、这些树木,都是他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,所以,它们也不离开他的佛性。应作如是解,而不是树木(无情物)可以成佛。简而言之,是因为有情的众生成佛,能够转外面的物质世界,为自己的清净心性所包容。所以,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是因为我们大彻大悟,转有情的识变成大智。而这个大智,等同虚空,这个虚空就包容情跟无情──这样叫做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。(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》之重点提示)

  • 上一篇:静坐问答
  •   下一篇:自杀身亡的助念
  • 本篇有 人阅读
    • 最新图文
    • 推荐信息
    • 热门信息
  • 读完该文,您的心情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