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分享加载中

法藏法师对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的质疑

摘自法藏法师2010年4月27日《净土深义》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

作者:法藏法师   来源:水月阁僧伽林   发布:火焰红莲   时间:2010-05-09 18:36:39

  下面还有十五分钟时间接着要稍微讲一下另一件事情,希望你们用心听,但是也不要认为我在批评人,我觉得作为一个出家人,固然是无诤,但既然我们有自己对佛法的认识,这里把我们的疑虑谈出来,希望给大家参考。就佛法的立场来说,这种事情应该公开讨论,那就是有关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的问题。

  从古以来这个会本总共有三会一节,就是有三种会集本,还有一种节录本,把《无量寿经》竟然节录成一卷。很有意思的是这三会一节的作者都是白衣居士,最早的是宋朝的王日休,但是后来遭到了莲池大师的批评。既然大师的批评在前,我有将自己疑虑公开说出的责任。这牵涉到我们怎么去尊重经典以及将来佛法流传的权威性的问题,这需要大家了解一下。其次,面对会本已经流通的事实,最大的疑虑是佛法在将来二百年以后,后代子孙如何面对分歧的事情。我作为一个净宗行者,有责任将这个时代当中对待会本的另一种看法表达出来。对会本我提出十八条质疑,希望大家仔细地思考。

  一、古德不弘疑:会集本古即有之,但古来大德皆不弘扬,唯有民国以来才有少数人弘扬。

  二、康本流通疑:古来净宗大德皆采用康僧铠译本,持诵、注疏、弘扬,现在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印行的《净土五经》中的《无量寿经》,是印光大师选定的,也采用康本。

  三、能证非人疑:会集本的证明者——慧明老法师,并不专修净土,也不是学教之人,据云是参禅有悟,而且也修密。如此的背景,不合做为证明者。

  四、勤苦非证疑:有人说会集本的作者很专心、很辛苦地会集佛经。经云:“历劫勤苦非涅槃因。”错用了心,辛苦努力,又能代表什么、证明什么呢?佛法“宁肯千年不悟,不可一日着魔。”法是法,必须拿法的证据出来,佛陀讲:“依法不依人”,不能以“很努力”来做为法或非法的证明。

  五、感应非证疑:弘扬会集本的人,宣称有很多人读了会集本,得了感应。其实感应只代表了众生有诚、菩萨有感的事实罢了。感应并不能证明会集本的无误可信,不能纯拿感应印证会集本之正确。

  六、割裂经文疑:有些人同情地说,都是经文嘛,应该一样读诵受持、为人演说。《优婆塞菩萨戒经》上讲,倒说经律,抄前著后,犯菩萨轻垢罪。更何况割裂经文!

  佛以一圆音说法,天台判四教,华严判五教,南山律过判三教,净土宗判二教……这些都是为了避免佛法混滥而做的。所以不能说——都是佛法,都是经文,所以就可以一样读诵受持、为人演说!佛说:不得增减经法。所以,对于经法,我们应当明确无误地传承。

  七、愿数不同疑:古来有关弥陀本愿之说明、注疏等,皆以四十八愿为本,所谓“四十八愿度众生,九品咸令登彼岸。”《观无量寿经》也讲四十八愿。而会集本仅二十四愿。

  八、三辈对应疑:康僧铠译的《无量寿经》十八愿(信)、十九愿(愿)、二十愿(行),三愿与三资粮了了相应。经文下卷也有三辈往生,以对应此三愿。而会集本将三愿抄前著后,完全混滥,无法与三辈往生文相对应。

  九、三愿明确疑:弥陀摄取众生的三愿,十八愿以“信”为主,愿、行为辅;十九愿以“愿”为主,信、行为辅;二十愿以“行”为主,信、愿为辅,这样,三资粮的组织次第清晰、明了。而会集本则完全看不出此三愿各具的信、愿、行。

  十、有违古例疑:古德也有不满前人译本不尽善尽美的,因此找出梵本,重新翻译,但是绝对不采用会集的作法。且会集佛经,从古至今都是白衣居士所为;古今高僧大德,历代以来,从来没有出家人做会集本的事情。

  十一、轻视梵本疑:《无量寿经》十二译,均属出家大德所为,都采用由梵本重译,表示对法的慎重,对梵本的重视与尊重。

  十二、分经招报疑:昭明太子分《金刚经》为三十二段,一字未改,也未抄前著后,竟惨遭地狱苦报,更何况会集本分割五部经文,抄前著后,又另立标题。要知佛陀无尽的智慧,无量的功德,你读《华严》才懂——“刹尘心念可数知,大海中水可饮尽,虚空可量风可系,无人尽说佛功德。”佛的功德,并非凡夫俗子小心小量所能测度的。而且佛意深广、圆妙,昭明太子强以已见分经,尚有地狱惨报,何况会集五本,令各经文意大乱呢?

  十三、各解不同疑:佛以一音说法,众生随类得解;况且佛在不同地方说同样的法门,自会有不同的经文产生,这也是梵文原本各有不同的原因之一。而会集本全然不考虑梵本各有不同的存在事实,硬是牵强附会地将不同的译本进行会集,自然大失原貌,也让众生失去接受不同经典的熏陶机会。

  十四、体系不同疑:应知会集本采用的五种现存版本,是在不同的时代,由不同的人,在不同的佛法背景下所译的。不但各时代用字、遣词不同,而且各译本所据的梵文原本更是完全不同。尤其是各大译师对佛法、对净宗的立场、认识亦不尽相同,因此他们所译的经文,其内容、立场亦有大同小异之处,从而各自形成体系。如今会集本无视文句、体系不同的客观事实,而完全以个人私见做所谓的“整合”,只有坏乱佛法、贻误众生罢了。

  十五、信力不足疑:古德译经者无一不是有修有证者,方能译经。如安士高、玄奘法师、久远劫来发愿译经的千佛译师鸠摩罗什等。而会集佛经的人,修证并未得到普遍之认可。而且古代译经,大多奉诏而译,皇帝集天下之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于译经场所,是如履薄冰一样地谨慎从事。今只一人,修证尚未受到普遍之肯定,轻率地以一已之力而会集佛经,信力何在?

  十六、有违传承疑:中日莲宗历代祖师,皆以康僧铠之译本做注。而会集本一旦推行,将使祖师注解渐趋无效,也等于断了莲宗传承。

  十七、今人不许疑:今日有许多法师,或默默摒除会集本,将其束之高阁;或作少分说明,不应受持会集本。例如台湾性梵老法师就讲:“会集本不能当作另外的译本。”慧净法师也讲:“会集本不了阿弥陀佛三愿,混乱阿弥陀佛三愿。

  十八、舍利非证疑:有人说会集本的作者临终后烧出舍利,证明他道德修持好,从而肯定会集佛经这件事没有做错。其实,一个人稍有修行,就以为他所说、所做的一切都对,这正是泛修行论!如此将造成依人不依法的过失。对泛修行的迷信,将导致坏乱佛法,贻误众生,罪过真是大极了!弥陀法门是特异、一乘、圆顿、究竟、了义的捷径法门,居士肯修行,蒙佛接引,烧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,常看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法华经持经记》等,就明了深信了。但这并不意味会集本就是上契佛陀之理,下契众生之机!

  以上是对会集本的十八点质疑。一部经的弘扬,牵涉到法门的兴衰。我是爱护法门,所以提出肤浅的看法,希望能普遍引起有心护法的大德的反省。阿弥陀佛法门难解、难信、难思。我诚挚希望护法大德在弘扬净土的作法上,能更加谨慎。这是众生之幸,佛教之幸!

会本《清净平等觉经》之十八点质疑
——《净土深义》第五讲「净土法门之检非与实修」补充资料

  一、愿数不同疑:古来有关弥陀本愿之说明、注疏等,皆以四十八愿为本,乃至观无量寿经也讲四十八愿,而会本只有二十四愿。

  二、三辈对应疑:康僧铠译之「佛说无量寿经」十八、十九、二十愿,三愿了了分明,经文下卷也有三辈

  往生以对应此三愿。而会本将三愿抄前着后,完全混滥,无法与三辈往生文相对应。

  三、三愿明确疑:摄生三愿,十八愿以「信」为主,愿、行为辅;十九愿以「愿」为主,信、行为辅;二十愿以「行」为主,信、愿为辅,此中三资粮之组织次第非常清淅、严明。而会本的廿四愿,则完全看不出此三愿各具的信、愿、行。

  四、有违古例疑:古德也有不满前人所翻译经典的情形,但是都以梵本再重新翻译,绝不采用会集的作法。而且会本都是居士所为,从没有出家人做会本之事。

  五、轻视梵本疑:「无量寿经」前后翻译十二遍,都是出家人所译,都是采取由梵文本重译,表示对法的慎重,对梵本的重视与尊重。

  六、分经招报疑:昭明太子分割金刚经成三十二分,不改一字,也未抄前着后,都要受地狱之果报,更何况会本分割五部经,抄前着后,又另外立标题。要知佛陀无尽的大智能,并非凡夫心量所能妄测,而且佛意深广、圆妙,各见不同,如今强以己见而分经,尚有割裂的果报,何况会五本,而令各经文意大乱呢?

  七、各解不同疑:佛陀以一圆音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;况且佛陀在不同地方说同样的道理,自会有不同的经文产生,这也是梵本之所以有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。而会本全然不考虑梵文本各有不同的既存事实,硬将不同汉译之本会合,不但有失原意,而且也让众生失去接受不同经典熏陶的机会。

  八、体系不同疑:要知会本所采的五个现存版本,是在不同的时代、由不同的人,在不同的佛法背景下所译的。不但各时代的用字、遣词不同,而且各译所据之梵文本亦可能不同,尤其各个翻译者对佛法、乃至对净土的立场、认识亦不相同。因此他们所翻之经文,其内容、立场亦有不少差异,而各自形成体系。如今却无视于文句、体系不同的事实,而完全以个人私见,做所谓的「整合」,根本只有混淆佛意而已。

  九、信力不足疑:古德译经者皆是有修,有证者,方能从事,如安士高、玄奘三藏;久远劫发愿译经的千佛译师鸠摩罗什等。而今人之修、证并未得到普遍之认可。而且古代译经,率以多人从事,其慎重,甚至由国家之力而行之。今只一人,修证尚未受到普遍之肯定,轻率会合经文,公信力何在?

  十、有违传承疑:中国乃至日本净土宗祖师,皆以康僧铠之译本来做批注,而会本之推行将使祖师的批注渐趋无效,也等于断了净土宗的传承。

  十一、今人不许疑:今日有诸多法师或默默摒除会本,或者少分的说明,不应该用会本。例如:性梵老法师:「会本不能当作另外的译本,只合参考用。」慧净法师:「不了弥陀三愿,混乱弥陀三愿,只合参考。」(大意)

  十二、古德不弘疑:会本古来即有,但古来大德皆不弘扬会本。唯有民国以来才有少分出家人弘扬会本。

  十三、康本流通疑:古来净宗大德皆采用康僧铠译本,亦未听闻不满之言,包括日本净土真宗,在他们努力研究后,甚至赞叹本经为「辞简义丰,文义完整,毫无缺失」,而且也做了种种批注。

  十四、能证非人疑:会本的证明者——慧明老法师,并不专修净土法门,也不是学教之人,据云是参禅有悟,而且也修密。如此的背景,不合做为证明者。

  十五、勤苦非疑证:有人说会本之作者夏居士很专心、辛苦的做这件事。经云:「历劫勤苦非涅盘因」,错用心了,辛苦努力又能代表什么?证明什么呢?佛法宁可千世不开悟,不可一世入邪见。法是法,必须拿法的证据出来,不能以「很努力」来做为法、非法的证明。

  十六、感应非证疑:弘扬的单位,宣称有很多人读会本得了感应。其实感应只代表了众生有诚,菩萨有感的事实罢了,感应并不见得就是对的(卢胜彦也很有感应)。不能纯拿感应来证明佛法。

  十七、割裂经文疑:有些同情的人说,都是经文嘛!优婆塞菩萨戒经上说,倒说经律,抄前着后,犯菩萨轻垢罪,更何况割裂经文?佛以一圆音说法,天台判四教;华严判五教;南山律宗判三教;净土宗判二教……,这些都是为了避免佛法混滥而做的。所以不能说都是佛法、都是经文所以也可以嘛!为了法的「正确把握」与「明确无误地传承」,我们不应该轻易而乡愿地去同情这类事情。

  十八、舍利非证疑:有人说夏居士死时烧出舍利,证明他是有道德,也证明会本这件事没做错。对一个稍有修行的人,就以为他所说、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,这正是一种泛修行论!如此将造成依人不依法的过失,这类泛修行的迷失,是会害死佛教的。净土法门是特异法门,居士若有修行,蒙佛接引,烧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,但这决不意谓着,他做会本就是对的。

  一部经的弘扬,牵涉到法门的兴衰,我是爱护法门,所以提出我个人的看法,给有缘听录音带的人。如果这样说有什么过失的话,那完全是我个人要负责任;如果这样说法能适当引起有心人的反省,那么这功德是属于你们听的人的。我今天所以要讲这一席话,是因为净土法门难解、难思、难信。而且在末法时代,已经少人弘扬的情况底下,如果稍有差池,则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我害怕这种事的发生。我希望我所说的,能使一些人在弘扬净土的作法上,能更加的谨慎,这是我主要的用意。

  全书见:www.xynf.com/zj/fz/2013-07-06/1265.html

  • 上一篇:《阿弥陀经》夏莲居会集本商兑
  •   下一篇:评净空对宣扬夏莲居《会集本》的辩解
  • 本篇有 人阅读
    • 最新图文
    • 推荐信息
    • 热门信息
  • 读完该文,您的心情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