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分享加载中

你知道佛门吃饭有五观吗?

作者:释照灯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发布:灵岩灯   时间:2016-08-29 19:09:34

  佛门吃饭很讲究、很艺术、又很学问。

  尤其在大寺院,僧众吃饭,还有专门巡堂(负责打饭菜)的,大家要唱供养咒、回向偈(为施主祈福),这叫“过堂”,饭菜的多少、干稀,碗筷的摆放位置,都有特定的比划动着和讲究,如果不懂这些规矩,不仅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喝,而且还会被人耻笑!

  以上是为了用餐整齐,接下来在吃饭的过程中还有专门的修行方法,叫:“食存五观”。就是一边吃饭一边作五种观想(思考)。

  因此,佛教的斋堂(饭堂),通常叫“五观堂”。

  五种观(guàn)想,虽是出家人吃饭时的修行方法,但在家的佛教信徒,也可以了解、修学,从而增进道业,这五种观想分别如下。

  一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

  一颗种子,经风晴雨露、春花秋月,夏云冬雪,融合了宇宙万有才能收获,所谓“佛观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。

  试计算,一餐饭,从农人耕种、收获、舂磨;商人买卖、保质,厨人淘洗、炊煮、烹调;工人制作餐具等,需要多少的艰辛与功夫!”

  因此,进食,应心怀感恩,思考来处不易,以此增进道业。

  二、 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

  用餐时,思量自己的德行,是否圆满?如果欠缺,深生惭愧,赶快用功修道。

  三、 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

  用餐时,谨防起心动念,对上味(美食)起贪,使劲吃,下味(不合口味的饮食)生嗔(厌恶),中(一般)味起痴(勉强饮用),这些过失,足可让人堕落三恶道,必须远离。

  四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

  人身百病,饥渴为主,所以把吃饭当作良药,为了医治身体憔悴,因为身体健康,才能精进修道。

  五、为成道业,故受此食

  为了成就道业,所以接受饮食。

  古德说:“五观若存金易化,三心未了水难消。”

  出家人修行办道,上乞佛法以滋慧命,下乞饮食以滋身命。

  用餐时,不能用贪嗔痴的心念计较饮食的好坏,常怀惜福、惭愧、感恩、知足的心,接受饮食供养,精进修道,如此才能上成佛道,中修万善,下度众生,从而济三途苦楚,报四重恩德。

  注:吃饭五观,是修行的一种方式,所有的方式都是为了增长慈悲、智慧,从而断惑、成佛。

  所以,修学功夫纯熟的佛教徒,可依各自所修的法门深入。

  比如修念佛法门的,在一切时处,一句佛号,不离心口。

  因为修学功深,自然证知并受用,人人本有的慈悲、智慧、佛性。

  附录:法相名词解释

  贪:贪爱五欲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享受,荒废道业,为三毒之一。

  嗔:又叫嗔恚,恼怒、愤恨,为三毒之一。

  痴:全称愚痴,又叫无明,不明白事理的意思,为三毒之一。

  佛教所说的愚痴,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,而是所知都是邪知邪见,与佛教所说的正知正见相反,所以叫做“痴”或“无明”。

  德行:1、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为。 2、指具足功德的行法,如三学、六度等。

  应供:应该接受供养。

  道业:修道的事业,招感人天果报的是“福业”,成就佛果的是“道业”。

  佛性:佛是觉悟的意思,性是不改变的意思,合而言之,佛性就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且能觉悟成佛的性质。

  断惑:断除贪嗔痴等一切烦恼。

  • 上一篇:如何理解“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?”
  •   下一篇:和尚 | 我喜欢这样过生日
  • 本篇有 人阅读
    • 最新图文
    • 推荐信息
    • 热门信息
  • 读完该文,您的心情如何?